找到相关内容5949篇,用时10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宗门与密乘指示心性的相似处略举

      宗门与密乘指示心性的相似处略举   宗门与密乘指示心性的手段非常多,如六祖于不思善不思恶际,指示本来面目;密乘也多似宗门于前后际断处,指示明空之心性。唯宗门手段比较灵活,密乘比较循规宗矩(个别祖师也有超常指示)。然二者指示心性的手段,相似处极多,略述如下。   一、心境廓然   宗门:1、药山惟俨禅师一夜登山经行,忽云开见月,大啸一声,应澧阳东九十里许,居民尽谓东家,明晨迭相推问,直至...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7/06014985407.html
  • 怀海和尚:放下妄想 心性无染 本自圆戒

      怀海和尚:放下妄想 心性无染 本自圆戒   怀海(720—814年),福州长乐人,依潮阳西山慧照出家,从衡山法朗受具足戒。后往庐江(今安徽庐江县)浮槎寺阅藏经多年。他听说马祖道一在南康(今江西...沩山灵祐、黄檗希运为其上首。他传播禅风二十余年而圆寂,有《百丈怀海禅师语录》、《百丈怀海禅师广录》各一卷。   怀海禅学的主要特点是主张众生心性本来圆满成就,只要不被妄想所系缚,就和诸佛无异。他有一段...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6/15540182434.html
  • 沉淀心性 弘扬佛法 台北监狱收容人抄写心经

    典狱长吴泽生表示,希望收容人在抄写心经及聆听法师开示后,能沉淀心性、改过向善、充实自己、端正自己的品性及修养。 ...

    佚名

    |佛教新闻|

    http://www.fjdh.cn/bnznews/2009/11/22091394026.html
  • 人心,佛性与解脱——中国禅宗心性论探源

    人心,佛性与解脱——中国禅宗心性论探源   洪修平   一、禅与禅宗   禅宗的全部理论都是建立在“心”之基础上的,无论是北宗的息妄修心,还是南宗的无念显性,都是一种心性学说,都是“心”的宗教。   禅宗以禅命宗。禅,原为梵文Dhya^na的音译“禅那’’之略称,意译为&ldquo...

    洪修平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021667487.html
  • “诗从肺腑出”——禅宗心性说影响诗歌的一个方面

    “诗从肺腑出”——禅宗心性说影响诗歌的一个方面  孙昌武  诗情从哪里来?这是诗歌史以至文学思想史上一个大问题。中国古代有“言志”、“体物”、“缘情”等种种主张。而到了宋代,苏轼有诗说:  诗从肺腑...前所未见的“心性”观念,影响于诗歌史,则启发了诗歌理论和创作对于表达这“自性清净心”的自觉。这是完全不同于传统诗教所谓“饥者歌食,劳者歌事”、“明教化,经夫妇,正人伦”的创作思路和方法。另一层意思是:南宗禅...

    孙昌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1341564219.html
  • 黄敏:从性到心——《坛经》心性会通疏解

      黄敏:从性到心——《坛经》心性会通疏解   武汉大学宗教学博士生 黄敏   摘要《坛经》多处论到心与性,并以自性、本心、自心等描述心性,容易引起误解和混淆。实际上,心与性在《坛经》中有一定区别,心性合一是从本性到人心的跨度。其中既有对《楞伽经》到《大乘起信论》的如来藏心性思想的吸收转化,也有对《金刚经》般若空观的融合。而心性贯通又通过其体用思想的转变完成。在以《金刚经》代《楞伽经》的...

    黄敏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6/23061481866.html
  • 《壇經》的心性與佛性略探──兼論性覺與性寂

    有塵埃?  (4)和尚言:造寺、布施、供養只是修福,不可將福以為功德。功德在法身,非在於福田。自法性有功德,平直是德。佛性外行恭敬,若輕一切人,吾我不斷,即自無功德。  至於「心性」一詞,敦煌本未用這一術語,曹溪本《六祖壇經》則出現一次:  內調心性,外敬他人,是自歸依也。  將此句與上列(4)「佛性外行恭敬」,可以看出有相同的意涵,今一併處理。佛性是佛教心性論的核心所在,以下探討時,引用南北傳...

    林崇安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324440228.html
  • 真性与自觉——达摩、慧可、僧璨心性论略述

    真性与自觉——达摩、慧可、僧璨心性论略述  方立天  达摩、慧可、僧璨这三位禅师的事迹都没有详细的记载,而且各种记载还很不一致。但是有一个共同点,即是现有的记载都表明,三代禅师都崇奉四卷本《楞伽经》...,而一切众生的自性都隐藏如来的功德。如来藏思想一直成为禅宗的主要思想基础,是禅宗心性论的核心观念。这也说明, 自达摩始,中国禅师已经超越了单纯坐禅和冥想的领域,进而关注本体性的心的探讨,重视心性本源...

    方立天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2324565761.html
  • 《坛经》心性说对佛教中观思想方法的应用

    指出非有非无的中观思想方法是《坛经》的基本思想方法,并历史地分析了惠能对这一思想方法的彻底贯彻而产生的思想在中国心性思想史上的重要地位。文章从《坛经》佛性论、本心论及心性关系三方面进行了条分缕析。  作者曾传辉,1965年生,国家宗教事务局宗教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员,北京大学哲学系博士候选人。  就佛教心性说而言,唐代一些重要佛教宗派都在不同程度上应用了中观思想方法,较为著名的有三论宗、天台宗和禅宗等...

    曾传辉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1302463983.html
  • 国学与禅--中国心性之学(二)

      国学与禅--中国心性之学(二)   主讲人:冯学成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个半径是逐步扩大的,你不能修身你如何齐家,你不能齐家如何治国,当然在春秋时代一个国就是一个家,...的心性应该安住什么上?一定要安住在仁义礼智信上,安住于此有一个很重要的事就叫知耻,知道耻辱,用西方的话来说要有荣誉心和荣誉感。周敦颐的《通书》第十七章谈耻,知耻,“人之生,不幸不闻过,大不幸无耻”,最...

    冯学成

    |五明研究|

    http://www.fjdh.cn/wumin/2009/07/06411986619.html